主演:尤勇 李幼斌 杜志国 何政军
导演:赵浚凯
简介:沧海好久不看电视剧了,朋友推荐我看一下《沧海》,说是《亮剑》的姐妹篇,《亮剑》说的是陆军,《沧海》说的是中国海军。很惭愧,《亮剑》我只看了部分,知道个大概,没有全看完,但还是抽空看了一下《沧海》。一看就收不住,勾起很多回忆。本人大学本科专业是造船,更准确点说,是船舶动力装置系统,所谓船舶的心脏。这个专业与海军也有关,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在东海舰队的导弹护卫舰上完成的,因此,看《沧海》这部电视连续剧,让我想起上个世纪80年代在海军基地的点点滴滴。如今,离那个时候已经很远了,但《沧海》告诉我,我离中国的海洋依然很近,甚至永远不会离开。
《沧海》从金门海战开始说起,那是一场失败的海洋登陆作战,新中国的海军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诞生了。尤勇饰演的陆军营长王本利,外号王疯子,因为生病,偶然错过了登陆作战,结果战友们全部牺牲在那个岛上。王本利将死去的战友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名字,改名王山魁,从抗美援朝战场立功后,来到了海军。王山魁的这段经历,确定了中国海军的一个基调:它几乎白手起家,但它有一股气,始终憋着一股气。从王山魁本人来说,这股气就是时刻不忘为几千名牺牲的战友报仇;对于海军来说,这股气就是时刻不忘以胜利来雪耻。正是这股气,让拼命的王疯子率领小吨位的编队误打误撞地战胜了大吨位的“国军”驱逐舰。然而,身为海军指挥员的王山魁很快认识到,光靠勇敢、光靠憋着这股气是不够的,没有真正的实力,勇敢和拼命可以换来一场胜利,但不能保证永远胜利。这让我想起另外一段历史。
法国大革命后,法国出现了拿破仑。拿破仑的军队在一个时期内所向无敌,探究其原因,是因为法国大革命激发了法国人普遍的爱国热情,从唱着《马赛曲》的志愿者,到欧洲首个全面征兵的国家,一大批普通法国人穿上军装扛起枪,打败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职业军人,靠的就是热爱国家、不怕牺牲的热情。但是,拿破仑的胜利仅仅是在陆地,是陆军的胜利,拿破仑的海军并没有获得什么胜利。如果拿破仑有一支强大的海军,他很可能会打败英国,真正实现在欧洲称霸。为何在陆地所向披靡的拿破仑在海洋上不得不受制于英国,最终失败?因为,当年陆军的技术要求相对简单,普通人稍加训练就能成为优秀的陆军战士,但是,海军从诞生那天起,就是一个对技术有很高要求的兵种,它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。
《沧海》中的王山魁可能并不知道拿破仑的故事,但是,他很快懂得了这个道理,发展中国海军,既需要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勇气,同样需要实实在在的技术。在这个问题上,《沧海》所表达的观点与我相当一致。对于某些中国人的“诺贝尔奖情结”,我一贯不太热心。《沧海》剧中人物说,中国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几个诺贝尔奖,而是扎扎实实的、有用的技术,这种观点与本人不谋而合。基于这样一种认识,一批知识分子不求名、不求利地做出个人牺牲,为我们国家包括海军在内的军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也为今天奠定了足以自豪的基础。并且,《沧海》还体现了这样一个主题:在学习外来技术的时候,是照搬他人的规范、亦步亦趋踩着先进技术的发展脚印,还是走一条适合中国现实的道路?事实证明,只有后一种方式,对于中国来说,才是真正有效的方式。